图16展示了在全频单元轴线上系统整体消声室SPL响应。红色虚线为低音单元响应,蓝色虚线为全频单元响应,红色实线为系统合成响应。在3m距离下,低音单元指向性与障板边缘声源效应均有所减弱。图13下部曲线(3m距离)体现了我的设计目标:SPL响应随频率升高呈轻微递减趋势,而非完全平直曲线。此前的OB设计经验表明,这种微降曲线在我的听音室中能获得最佳听感。通过调整L-Pad阻值可灵活调节SPL曲线的下降斜率。
图16:在全频单元轴线上1m与3m系统消声室SPL响应
图16展示了在全频单元轴线上系统整体消声室SPL响应。红色虚线为低音单元响应,蓝色虚线为全频单元响应,红色实线为系统合成响应。在3m距离下,低音单元指向性与障板边缘声源效应均有所减弱。图13下部曲线(3m距离)体现了我的设计目标:SPL响应随频率升高呈轻微递减趋势,而非完全平直曲线。此前的OB设计经验表明,这种微降曲线在我的听音室中能获得最佳听感。通过调整L-Pad阻值可灵活调节SPL曲线的下降斜率。
图16:在全频单元轴线上1m与3m系统消声室SPL响应